昨天隨意找了本季一部沒看過的日劇搭配晚餐,
想不到....好好看阿!
片名是"border",邊界,小栗旬主演,
男主角刑警石川因為某件意外,突然看得見死者的靈魂,
因為可以跟死者溝通,了解死者不甘的心情,
讓他從沒有私生活而把工作當一切、總是期待發生殺人案的刑警,
漸漸轉變為積極追查案件、認真緝拿兇手的刑警,
也因為這個能力,他可以在"證據"出現前就知道兇手是誰,
甚至越界為了緝拿兇手到案而開始違法偵查、買證據,
每一集的故事都不同,死者也各有立場,
第三集非常好看,
一位在少年時期,吸毒後殺死住在同社區的年輕媽媽與小孩、徹底毀了一個家庭的殺人犯,
因為被判定精神耗弱,當時並沒有受到相應的制裁,
而無所不在的社會輿論與無遠佛屆的網路,
讓這位殺人犯在往後的歲月裡,不管走到哪裡、搬了幾次家、甚至整了容,
也無法擺脫過去,他的姓名、照片、住所,一樣不漏的被公開在網路世界中,
所以工作總是不順利,也沒有朋友,
他似乎也不是完全沒有悔改,只是經歷了這些,他認為他已經得到應受的制裁了.......
經濟上的拮据讓他起了把自己在殺人事件後的心路歷程寫成書的念頭,
一方面向家屬表示自己悔改的心情,(他說,他還是想得到家屬的原諒)
另一方面可以賺取版稅來解決自己生活的困境,
就在出書前,他被人發現陳屍在過去發生那個殺人案的社區小公園裡.......
而兇手是....某一位關係人,動機則是希望他得到應有的制裁。
事情發生後,網路上的言論一面倒的認為犯人正義的化身,死者死有餘辜,
而死者呢,死者不斷要求主角幫他找到兇手,
"不管我怎麼搬家、整容都還是會被找到,我已經受到應有的制裁了,
但是殺我的兇手並沒有,你不覺得這樣不公平嗎?"死者說,
石川用複雜的表情看著他,沒有回應這個問題,
看到這裡,我想著,這就是應有的制裁了嗎?
殺人者在立場交換、輪到自己被殺時,也會覺得自己死得很冤枉?
覺得自己冤枉的同時,他有想過被他殺死的人嗎?
但是,社會輿論何嘗不是另一種殺人於無形的手段,逼得人無法逃離、喘不過氣,
譴責兇手、抵制他在這個社會過正常的生活,讓他無法光明正大的活著,
這樣就是正義嗎?
(尤其對比最近發生的社會事件,網路上一堆要求速判兇手死刑的言論,更有感觸阿!!)
然而,抱著伸張正義的想法制裁兇手的人,從動手的那一刻開始,也變成了兇手,
東窗事發後,跟石川坦承犯案手法的制裁者,說了"現在想想,怎麼會做出那麼殘忍的事呢?“
看著他仍然認為自己沒有做錯,卻有些茫然的臉,
真的覺得好難過,
這是一場徹底的悲劇,
殺人者、復仇者、遺族.......大家都是輸家,
很喜歡那位甘草角色駭客說的這句話:"真正的英雄是不會讓人受傷的"
也很喜歡片中,石川沮喪得認為縱使找到誰是犯罪者,這一切也沒有意義時,
法醫對他說的:
「暴力是會產生連鎖反應的,受到傷害的人,為了忘記痛苦,會透過傷害別人來尋求解脫,
那個別人又會去傷害另外的人,有時會無限循環,永無止盡,
而你的工作,就是切斷這一連串的連鎖反應,這不是很有意義嗎?」
究竟刑罰的意義何在?
在這一集裡,我反覆的思考,還是沒有解答,
只覺得對與錯、正義與犯罪的界線是那麼模糊,
如何釐清?好難。
另一個貫穿全劇的"界線",就是違法偵查這件事,
打著正義的旗幟就可以用違法手段偵查嗎?
知道事實真相的只有加害者與被害者,
正因為沒有人是全知者,才需要證據來還原事實,
若已經預設立場而使用違法的偵查手段,跟犯罪者有什麼兩樣?
偏偏石川因為可以跟死者溝通所以總是早一步知道兇手,
當合法偵查手段會讓兇手逍遙法外時,該如何抉擇?
我真的沒有答案。
隨著石川愈來愈習慣跟死者溝通,
愈貼近死者的心情,就愈想揪出兇手,
越界違法偵查這件事也愈做愈順手了.....
看著看著真的很擔心石川,
一口氣看到第七集,副標題“敗北“似乎預告了這集的沈重,
撞人逃逸的犯罪者家裡有權有勢,在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幾乎湮滅一切證據,
在上級的壓力下,案子也就這麼移轉到地方警局而不了了之,
前幾集遊走在合法違法邊緣的石川,
到了此刻終於被逼到不惜用盡任何手段也想逼出兇手,
縱使非法他也不在乎了,但是沒有任何人願意幫助他.....
目前進度就到這裡,未來會如何發展?
如果這樣下去,越界的石川下場恐怕......唉......
小栗旬把這個角色演得很好!
雖然以前就覺得他演技不差,但也沒想到這麼好,
可能帥也有加分吧!!
這是本季我覺得最好看的日劇,
非常推薦!!